【大干八个月 打赢四大战】暖水镇:消费扶贫打通农产品销售“最后一公里”
2020-06-17 15:45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何慧 | 作者:李志 朱杰         

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。近年来,暖水镇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等产业,激发内生动力。有产出就要有销售,为了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,暖水镇多措并举推进消费扶贫,使贫困户的农产品产得出、卖得好,助力脱贫攻坚。

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,是暖水镇精准帮扶中的一项措施。今年疫情期间,农产品滞销让暖水镇领导干部们很着急。在泉源村,镇村干部在得知当地的红薯粉滞销后,千方百计帮助推销。

暖水镇泉源村扶贫工作队长 黄奇华:通过我们三支队伍和结对帮扶人一起努力,利用网络平台、我们后盾单位,介绍到亲戚朋友那里,一起帮他销售。

暖水镇泉源村村民 何林祥我们这个红薯粉像去年市场还可以,今年因为受疫情的影响,基本上都滞销了,幸好我们暖水镇政府,还有泉源村的领导,在他们的帮助下,把这个产品推销了有3000多斤。

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品质过硬,推广到企业、学校的各个食堂后,反响都很好。打开了销路,现在回头客很多,目前何林祥的红薯加工厂还在抓紧生产加工,满足客户的需求。

白溪村的贫困户何运粮长期养殖土鸡,今年受疫情影响,如何把上百只土鸡卖出去,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大难题。三支队伍在入户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,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帮何运粮把土鸡销售出去。

暖水镇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 胡新元:我们镇机关工会集体研究决定,还是通过消费扶贫这块,跟他购买滞销的鸡,我们总共购买了84只,按照140块一只来购买。

暖水镇白溪村村民  何运粮多亏了镇政府的帮助下,介绍亲戚朋友来我家来买鸡,几天就买了万多块钱。

有了镇里解决销路,何运粮表示将继续学习科学养殖技术,努力提高养殖成效。

暖水镇白泥坳村计生专干 马文丽:红薯干也可能有四五斤,我算过,留一点给自己吃,还要留一点在家里,我就拿这么多去,参与下。好。你就准备好,8号的早上到暖水,好。你早点去啊,那天可能人会很多的。

6月8号,暖水镇第三届杨梅节“以梅为媒、以节会友”,通过政府搭台、社会参与的脱贫攻坚新举措,开展商品促销、农产交流、经贸洽谈等活动,带动杨梅及其他农产品销售。

暖水镇白泥坳上寨采摘园 何书林:参加杨梅节我拿了500多斤去销售,销售很好,一下子就卖完了,我们还拿了试吃品种给大家吃,大家都说很好吃。

暖水镇当地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杨梅的习惯,全镇各村均有种植,其中以乾塘村、白泥坳村、新复村种植较多,品种以东魁、乌梅为主,品质优良,口感极佳。日前,白泥坳上寨采摘园迎来一批批游客,成为夏季旅游热点。

暖水镇白泥坳上寨采摘园 何书林:我们上寨杨梅园,每年都是61日到615日是采摘旺季。

约1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种植着几千株东魁杨梅树,游客们边摘边品尝。

游客:这个杨梅味道很好的,很浓的。我上次参加了那个暖水杨梅节,慕名听说这里的杨梅很大个,很好,交通又便利,今天带点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吃。

除了现场品尝,游客还可以按照每斤3元的价格把摘下的杨梅带走。上寨采摘园的老板何书林说,每年这个时候有几百人光顾,生意好的年份一年可卖出1万斤。

白泥坳上寨采摘园 何书林:杨梅我们都是发朋友圈,也有村干部乡干部帮我们推广,每年销路都很好。

今年暖水镇举办的第三届杨梅节,尽管天气炎热,但丝毫阻挡不了群众、游客、企业们的热情,吸引了上万消费者参与消费扶贫,交易额达60多万元。

暖水镇组织委员  胡孝银:我们鼓励和引导我们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,同时我们采取政府搭台、群众唱戏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,来拓宽我们农产品的销售渠道,让我们的农产品真正地成为商品。

暖水镇围绕大干八个月、打赢“四大战”的目标,紧扣“产业为王”三年大会战发展战略,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在全镇打造了东村村中药材基地、泉源村烟稻基地、广泉村辣椒育苗基地等各类种养殖产业基地21个,面积近1万亩,形成了“一村一基地”的格局。下一步,该镇还将通过开展商品促销、农产交流、电商助力等活动,积极带动农产品销售,倾力打通扶贫产品销售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农户在创富大路上走得更定心、更稳当。

责编:何慧
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热点
政务要闻
专栏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